混凝土置換加固法
來源:時間:2018-08-14 16:42:39文章作者:加固部
1施工工藝流程

2施工方案
2.1結構卸荷:
支撐方案采用千斤頂、撓度計及其支承體系作為支撐系統。采用以撓度值和千斤頂施力數值的雙向控制參數為卸荷依據,在拆除原加固區域時,如發現撓度計示數或千斤頂壓力值發生較大變化時,立即停止拆除工作,在確認安全,穩定支撐后方可繼續。
卸荷施工工藝如下:
①梁上、下,柱左右雜物清理,切斷同建筑填充墻的聯系,全面清潔整理場地;
②在梁上確定粘貼鋼板部位、卸荷點位、撓度計測點位;
③組裝支撐系統各構件;
④用手動砂輪機磨平撓度計測點位置;
⑤將撓度計固定到測點處;
⑥將支撐柱根部和頂部墊平、固定;
⑦千斤頂施力將支撐柱對準支點頂緊;
⑧本卸荷支撐設備采用兩個千斤頂同步頂升卸荷:
⑨檢查工作梁上、下支撐系統的安全性;
⑩調整撓度計,開始工作;
?在梁上粘貼鋼板施工,經24小時結構膠粘劑固化,達到可以約束鋼板的強度并承受荷載、可抵抗梁的結構變形時即可撤掉支撐系統。
2.1結構卸荷:
支撐方案采用千斤頂、撓度計及其支承體系作為支撐系統。采用以撓度值和千斤頂施力數值的雙向控制參數為卸荷依據,在拆除原加固區域時,如發現撓度計示數或千斤頂壓力值發生較大變化時,立即停止拆除工作,在確認安全,穩定支撐后方可繼續。
卸荷施工工藝如下:
①梁上、下,柱左右雜物清理,切斷同建筑填充墻的聯系,全面清潔整理場地;
②在梁上確定粘貼鋼板部位、卸荷點位、撓度計測點位;
③組裝支撐系統各構件;
④用手動砂輪機磨平撓度計測點位置;
⑤將撓度計固定到測點處;
⑥將支撐柱根部和頂部墊平、固定;
⑦千斤頂施力將支撐柱對準支點頂緊;
⑧本卸荷支撐設備采用兩個千斤頂同步頂升卸荷:
⑨檢查工作梁上、下支撐系統的安全性;
⑩調整撓度計,開始工作;
?在梁上粘貼鋼板施工,經24小時結構膠粘劑固化,達到可以約束鋼板的強度并承受荷載、可抵抗梁的結構變形時即可撤掉支撐系統。

圖1 立千斤頂
2.2鑿除原結構混凝土:
(1)鑿除混凝土禁止使用空壓機,必須采用人工鑿鉆不得損壞柱的豎向主筋,禁止用鉆子直接打在柱的豎向主筋上而導致其受損。鑿除時必須做到輕打輕鑿,嚴禁重力猛打,盡可能減小對柱子的沖擊破壞。
(2)在鑿除不合格混凝土時,應在明顯分界線處多鑿30mm確保不合格混凝土被徹底鑿除。
(1)鑿除混凝土禁止使用空壓機,必須采用人工鑿鉆不得損壞柱的豎向主筋,禁止用鉆子直接打在柱的豎向主筋上而導致其受損。鑿除時必須做到輕打輕鑿,嚴禁重力猛打,盡可能減小對柱子的沖擊破壞。
(2)在鑿除不合格混凝土時,應在明顯分界線處多鑿30mm確保不合格混凝土被徹底鑿除。

圖2 鑿除原結構混凝土
2.3界面處理:
(1)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采用鉆子將原柱混凝土表面鑿毛,具體做法是將接觸混凝土表面鑿成凹凸面,并做到鑿坑內側豎直鑿坑底、頂部接觸面做到內側略低、外側略高。
(2)將表面的松散混凝土清除,鑿毛后的混凝土表面用水洗凈并充分濕潤,保證新結構澆搗時界面處于濕潤狀態。
(1)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采用鉆子將原柱混凝土表面鑿毛,具體做法是將接觸混凝土表面鑿成凹凸面,并做到鑿坑內側豎直鑿坑底、頂部接觸面做到內側略低、外側略高。
(2)將表面的松散混凝土清除,鑿毛后的混凝土表面用水洗凈并充分濕潤,保證新結構澆搗時界面處于濕潤狀態。

圖3 界面處理
2.4鋼筋修復配置:
(1)對鑿除區域的鋼筋進行調直、回位。損傷嚴重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搭接長度大于50d。
(2)進行表面處理,特別是清除殘留在鋼筋表面的松散混凝土,以便新澆混凝土與鋼筋嚴密咬合。
2.5立模:
(1)采用膠合板將柱四周圍封,接縫必須密實,以防細石混凝土澆搗過程中發生漏漿并在模板外側用方模、鋼管組成圍檁體系。
(2)模板形成倒“八”字的斗口,其新澆混凝土從頂板開洞口向下灌入,為保證混凝土澆灌流暢,在每根柱的上口頂板對角線上鑿開2個澆灌口,模板封至頂板洞口底處。
(3)為了檢驗混凝土澆搗的密實度,需在倒“八”字模板上距新澆細石混凝土最頂面400~500mm處設2個成對角的檢查孔,當新澆細石混凝土澆搗至檢查孔時,如從檢查孔內漏出則表明已澆搗密實。檢查孔必須高出新澆細石混凝土頂面400~500mm,以便混凝土澆搗過程中形成高低差,從而使柱段內的細石混凝土在上部混凝土壓力作用下對新舊混凝土接縫起到密實作用。
(4)在支模過程中,必須確保其支模的剛度、強度、穩定性,特別是剛度的要求,不得出現變形。
(1)對鑿除區域的鋼筋進行調直、回位。損傷嚴重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搭接長度大于50d。
(2)進行表面處理,特別是清除殘留在鋼筋表面的松散混凝土,以便新澆混凝土與鋼筋嚴密咬合。
2.5立模:
(1)采用膠合板將柱四周圍封,接縫必須密實,以防細石混凝土澆搗過程中發生漏漿并在模板外側用方模、鋼管組成圍檁體系。
(2)模板形成倒“八”字的斗口,其新澆混凝土從頂板開洞口向下灌入,為保證混凝土澆灌流暢,在每根柱的上口頂板對角線上鑿開2個澆灌口,模板封至頂板洞口底處。
(3)為了檢驗混凝土澆搗的密實度,需在倒“八”字模板上距新澆細石混凝土最頂面400~500mm處設2個成對角的檢查孔,當新澆細石混凝土澆搗至檢查孔時,如從檢查孔內漏出則表明已澆搗密實。檢查孔必須高出新澆細石混凝土頂面400~500mm,以便混凝土澆搗過程中形成高低差,從而使柱段內的細石混凝土在上部混凝土壓力作用下對新舊混凝土接縫起到密實作用。
(4)在支模過程中,必須確保其支模的剛度、強度、穩定性,特別是剛度的要求,不得出現變形。


圖4 支模 圖5 固定模板
2.6澆筑混凝土:
(1)采用C45微膨脹細石混凝土,考慮混凝土的澆搗難度,其坍落度應適當放大,控制在18±20cm。
(2)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應振搗至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止。
(3)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支架和鋼筋進行檢查,用水清洗干凈,并通過現場工作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
(4)插入振搗器盡量避免碰撞鋼筋,以及碰撞模板,振搗器頭開始轉動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內,振完后緩慢抽出,不能過快或停轉后再拔出。
(5)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拆除鋼管支撐。
(1)采用C45微膨脹細石混凝土,考慮混凝土的澆搗難度,其坍落度應適當放大,控制在18±20cm。
(2)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應振搗至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止。
(3)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支架和鋼筋進行檢查,用水清洗干凈,并通過現場工作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
(4)插入振搗器盡量避免碰撞鋼筋,以及碰撞模板,振搗器頭開始轉動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內,振完后緩慢抽出,不能過快或停轉后再拔出。
(5)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拆除鋼管支撐。

圖6 澆筑混凝土
2.7養護:
混凝土澆筑完畢2d后方可拆除模板,并進行掛麻袋濕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混凝土澆筑完畢2d后方可拆除模板,并進行掛麻袋濕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圖7 掛濕麻袋養護混凝土
上一篇:黏貼鋼板加固施工方案
下一篇: 最后一頁